比特币突破12万美元大关,黄金持续上涨,各国股市迭创新高。
这些资产有一个共同的特征,它们的金融属性特别强,更多反映了未来市场的预期与美元贬值的未来前景。
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最近有一个观点非常特别。他认为,投资者应采取“All In”策略,直至长期债券收益率突破关键“爆点”,引发市场崩盘为止。
他的建议是:保持对风险资产的全面敞口,直到关键的长期国债收益率触及“越狱”(jailbreak)水平——即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.1%、英国突破5.6%、日本突破3.2%。
他认为,特朗普政府正从财政“detox”(戒毒所)模式转向无节制的“gorge”(金三角)模式。这种对大规模支出的拥抱,将通过制造“一个美丽的大泡沫”来为巨额账单买单,而股市和加密货币等风险资产已经明确接收到这一信号。
其实,这一点,我也同意。前面我多次提到过,金价暴涨是对美元贬值的提前反映。
而美元贬值与财政扩张的结果一定是通胀,通胀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收益率提高,债市崩盘,权益市场成本上升。
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,在美国降息预期升温的背景下,最近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上升,重回4.4%。
当权益市场价格不断上升,性价比开始下降,一旦债券收益率迎来大涨,市场可能就会迎来抛售。这种加息引爆股市的逻辑,在过去已经上演过很多次了。
历史总是在重演,只是押着不同的韵脚。
现在,市场预期的是美联储会在未来降息,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性,利率不但不跌,反而有可能再创新高。
除非,美国愿意实施大规模的美元贬值行动,以对冲债务的压力。在任何国家削减债务,都是非常困难的,因为一个人的债务是另一个人的资产,削减支出等同于断人财路,而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。
所以,最后美国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方式,一定是印钞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
但,前途虽是确定的,道路可能是漫长而曲折的。
比如,短期来看,减税计划落地需要等到2026年,而关税已经执行,立马生效。目前已经收了1000亿美元,从这个角度来说,由于时间上的错配,短期关税甚至起到了收缩的效果。
市场对于关税,似乎并不关心。甚至产生了"TACO"交易,即"特朗普总是会退缩"(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)。这种押注认为,要么政府会收回关税威胁,要么攻势的结果根本不足以破坏正在扩张的美国经济。
摩根士丹利也认为,关税如今似乎对市场毫无影响,原因在于通胀并未发生。通胀没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企业仍在销售“解放日”前购买的旧库存,因此无需通过提价来抵消更高的销货成本(COGS)。
三季度,真正考验美国市场的时候到了!到底美国的关税对通胀有没有影响?想必会有结果,如果超出预期的上涨,可能会引发抛售。
诚信双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